一
非常荣幸收到CCA TV邀请,客串了两场《心闻周刊》主持任务。在与葛雷、胡涛、彭小平三位教授的访谈中,栏目组设定的主题是「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冠脉介入医生」?
上图中,我身边坐着的是我国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翘楚,是摸爬滚打几十年的「过来人」,是我亦师亦友的榜样。我所经历的心路历程,不及他们的十分之一。所以,这次访谈,名为主持,实际上是给了我学习取经的机会。
(资料图片)
所谓真传一句话,假传万卷书,看到这个话题时,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,可能都是宋朝大诗人陆游在《剑南诗稿》中留给儿子的经验之谈:汝果欲学诗,功夫在诗外。
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。想成为优秀诗人,需要深刻领会成年人所有的情感——怜悯、同情、理解。人生辽阔,不能被局限在爱和恨两种极端情绪中间。不能只在辞藻、修饰、索引上下功夫。反而应该到生活中广泛涉猎,开阔视野,去感受世间的大美、大恶、大险、大慈悲。
比如,你想写月,就不能只写月。你要写惊鹊、写鸣蝉,写秋霜满天、士子愁眠;要写明灭、写圆缺,写幽怨肠断、写锦书难叠,写苍茫云海间,关山难越;要写夜雨梨花打湿阶,写离人的落寞与凄切,再写少侠的西风烈烈。直到最后,陡然折笔,把公子和离别,藏进词的下半阙。
同样地,想成为优秀介入医生,不能只把所有精力放在导管操作。进入导管室前,首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,牢固掌握解剖、病生、药理、诊断、影像、急救等一系列基本功。
二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整个社会似乎都在推匠人精神。但在行医中单纯的匠人是很危险的。真正高手间的过招,比拼的都是诗歌之外的暗功夫。
胡涛教授出版了一本书《涛涛不绝》。整本书没有一篇参考文献,全部是微信群聊天记录。几年前我在扉页的推荐语中说,本书最令人佩服得是化腐朽为神奇,用最生活化的语言,阐述最高深的细节,这便是有暗功夫。
暗功夫是摸不到的,是虚的存在,但爆发起来,却有大的内力。与他同龄的一些学者和大腕读过什么书,我们从其文章和幻灯片中都能够看到,胡涛不是这样。
他的行文和PPT很粗犷,通篇都是醒目的文字和手术视频,排版和设计也不符合PPT美学规范。你从表面看,似乎没有什么,但背后有一个东西支撑着。
这画面背后的东西是模糊的,几乎看不见,而且作者藏的很深。但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些展示出来的功夫,是在烈火中锤炼过、深水里浸泡过的,藏有诸多令人茅塞顿开的信息:他告诉你什么时候进退,什么时候变通,什么时候及时止损,勇于放弃。
这种暗功夫就是基本功,是技术大厦地基一般的存在。它不显现,但在无形里存在着,而且一定程度决定了技艺高度的有无。
三
彭小平主任是我心目中技艺最全面的术者之一。虽然介入心脏病学分支众多,但他依然像个住院医师一样,在每个领域都深耕不倦。
因为身处同一个学术团队,我有幸多次观摩他的手术演示。小平主任的手法深具学院派特色,步步为营,稳扎稳打,从不贪功冒进。他似乎永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,永远不会轻视任何一个病变。
也可能是曾在南昌大学负责教学工作的原因,他总是在讲解每一步的心得体会,手术所取得的成功,都来自于战术与战略的综合运用,几乎不会寄希望于奇迹。
虽然我喜欢读武侠小说,但我坚信现实生活中,奇迹与奇遇很少。王宝强从群众演员摇身一变成了一线明星,但绝大多数群众演员,终其一生也将籍籍无名。
这才是我们需要接受的现实。
越是励志的东西,往往越是天方夜谭,除了心头一热,给人带去刹那间的冲动,它们没有任何指导性价值。一个人想要成才,绝不能寄希望于奇遇,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最保险的出路。
好多的励志故事,过多的强调了努力与吃苦,却忽视了路线的正确性。有时我甚至悲观的认为,在道路面前,勤奋的分量微乎其微。
找不到问题的本质,不在正确路上,把千辛万苦都用错了地方或者对象,便是耗尽光阴,也属实无用。这个道理,似乎和做CTO病变也是一脉相承。
所以,想要在江湖中与河朔群雄争锋,人们一定要想办法从繁琐、忙碌的生活中脱离,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,否则永远无法进步。勤劳不能致富,勤劳只能解决温饱层面的问题。
四
十年前,我在中国心脏大会认识了葛雷教授。十年来,我也一直在听他传道受业解惑。令人惊喜的是,这么多年过去了,葛雷教授越来越喜欢讲新的武术套路,讲新的流程与规范。
科学研究中,试验的可重复性是基本要求,手术操作未尝不是。重剑无锋、大巧不工,只有当一项技艺能够撇开运气成分,被重复、被掌握、被普及,才是真正成熟的。
胡涛教授说,葛雷老师是那个在我们前面摸着石头过河的人,愿意把经过验证的经验和教训总结成文,然后把他找到的那座能够过河的桥,远远地指给我们。对此,我深以为然。
他的研究论文似乎不多,但是多年名列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名单,究其原因,是他作为临床科学家,所一直关注的,是临床医生自己才知道的痛点与难点。
读研究生的时候,我的好多同学脱离临床去做科研。用他们的话说,做医生一辈子能拯救的生命极其有限,但是做科学家可以拯救全人类。
我曾对此说法深信不疑,直至今日才明白,临床科研和基础科研不分贵贱。真正能够为医学大厦添砖加瓦的,不是研究者身份高低、经费多寡,而是取决于研究成果是否真的有用。
五
当然,成长还离不开热爱。
真正的热爱,一定不能在年轻人中寻找。热爱能抵岁月漫长,反过来也是一样,热爱需要岁月的持续检验。
热爱一定是听过无数大道理,只身走过无数弯路以后的初心不改,是求而不得依然孤勇独行。你可别忘了,那个『痴』字的偏旁部首,本身就是个病字头。
在早期CTOCC流程图中,微导管不能通过侧枝时,强调『三更换一联合』策略,也就是更换侧枝、更换微导管、更换指引导管、联合使用延长导管。就这个话题,我曾经跟葛雷教授开玩笑,说他写文章时,漏掉了『更换术者』的策略。
虽然说这种建议可行,但在手术中,汗流浃背是常态,孤军奋战更是常态,大部分战斗中的术者,能依靠的只有自己。自己就是遮风挡雨的墙,自己才是冲锋陷阵的枪。
内心丰盈者,独行也如众。热爱和坚持握起手来,一个人就是千军万马。
最后,感谢CCA TV给了我学习成长的机会,感谢几位师长不吝赐教。
草在结它的种子
风在摇它的叶子
我们相逢在文字里
不说话
就十分美好
Copyright 2015-2022 每日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5 联系邮箱:5 146 761 13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