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在“六一”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,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白皮书,其中特别提到了未成年人网络权益的保护。
记者从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,2022年市法院少家庭共审结案件1089件,全市基层法院少家庭共审结10573件,全市法院共审结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34件。2018年至2022年,全市法院生效判决判处未成年犯311起400人,其中去年判处未成年犯51起53人,未成年犯罪类型相对集中,主要为盗窃罪、诈骗罪、聚众斗殴及寻衅滋事罪。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家庭庭长张雁介绍,“在审理涉少案件过程中体现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,充分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,未成年人的充分表达权,在离婚、抚养纠纷案件,充分听取未成年人意见,他们想跟随哪一方生活,在实体方面也充分保护,财产分割对未成年人优先、特殊保护”。
在这次发布的白皮书中,特别关注到了对未成年人网络权益的保护。在发布的典型案例中,被告人杨某通过微信从他人处购买1.9万多条含有姓名、头像、身份证号码、出生日期的公民个人信息,用于制作3D人脸动态图像,用于使网络游戏账号绕过网络游戏公司的防沉迷系统,再将游戏账号租赁给未成年人游戏玩家牟取非法利益。最终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杨某判处刑罚。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家庭副庭长徐聪萍介绍,“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也专门设立了网络保护这一章,要求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对未成年人有全方位的综合的网络保护,我们法院在审理案件时,也通过法院裁判来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权益”。
法院还向游戏公司发出了《司法建议书》,提出优化网络防沉溺、强化网络游戏监督等司法建议,目前已经得到了游戏公司积极回应。法官表示,营造健康网络环境,需要大家共同努力。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家庭副庭长徐聪萍介绍,“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要尽到更多的监护义务,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,有义务防止孩子沉迷网络,网上进行不当购物,参与网络赌博等,学校也应该对未成年人加强引导,教育未成年人正确对待网络上出现新鲜的事物”。
(《零距离》记者/刘舒 编辑/汪泽)
Copyright 2015-2022 每日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5 联系邮箱:5 146 761 13 @qq.com